胡凯军教授个人简介(中国)
胡凯军,1965年8月出生,安徽省合肥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中共中央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管理心理学。
胡凯军主要作品
主要学术著作有《领导心理学》、《行政管理心理学》、 《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等;主要学术论文有《高科技与领导观念变革》、《毛泽东领导艺术与辩证思维》、《应重视对偶然性研究》、《国外企改综述》、《谈谈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等。曾主持完成1995年安徽省社科资助课题、安徽省科委资助课题《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参与完成1992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毛泽东领导思想研究》和1998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体制转换时期县级领导方式研究》。
胡凯军教学情况
为本科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等骨干课程,《台湾新诗发展史》、《现代诗歌研究》、《报纸编辑学》等专题选修课,为本科新闻专业学生开设过骨干课程《新闻编辑学》、《现代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词学》等专题选修课,为研究生班和研究生开设过《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中国现代诗史》等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过公选课《现代诗鉴赏与研究》,为新闻辅修专业开设过《新闻编辑学》。曾公开发表过《民族高校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初探》、《高校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高校中文专业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等教学研究论文。
胡凯军会议活动
1996年3月出席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4月出席由华中师大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6月出席由湖北省作家协会、新家坡作家协会 和中南财经大学主办的新家坡作家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文学所和湖南吉首大学主办的沈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9月出席闻一多研究会、中国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9月出席由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美国西东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流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8月出席在大连召开的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胡凯军获奖情况
1999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校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论文《意象与汉语的诗性特质》获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2001年,专著《现代诗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8年曾获安徽省《淮风诗刊》根据专家评审和读者投票所评出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歌评论家”称号。
胡凯军科研情况
曾在北京《文艺研究》、《求是》、《民族文学研究》、《人民日报》、《中国妇女》(英文版)《民族文学》、《读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诗探索》、 《诗刊》、《文艺报》,成都《四川大学学报》、西安《西北大学学报》、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美国纽约《中外论坛》和台北《文询月刊》、《创世纪》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国诗学方向和女书研究方向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现代诗学》等专著,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新诗卷》等编著。另参加撰写的著作有由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主编的国家教育部文科教材、高等教育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多种。
胡凯军社会评价
胡凯军教授治学严谨,在长期研究工作中形成并始终坚持自己创新、求实、开放的学风。他思想活跃,求新求精,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他的思想常处于一种激发状态。他喜欢接触和捕捉新信息、新思想和新观点,这使他不断创新,始终活跃在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
胡凯军严于治学,更乐于育人。他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只要发现了人才,他都会不辞劳苦地为之奔走,疏通渠道。他对研究生及年轻同事的培养,做到不拘一格因材施策,帮助他们奠定学术基础,确定研究方向,从实践、理论乃至学风、为人,他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多方推荐和联系,选送年轻人到世界知名天文台访问、学习和工作,希望他们接过天文界前辈们的接力棒,励志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在他带领下,年轻人成长快、成材快、出成果快。国内外同行称赞,胡凯军的课题组“强将手下无弱兵”。
陈教授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上却关怀备至。他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观测站同吃同住同工作,时常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因此,学生们对他都很贴心。他的一个学生举家寓居海外,却经常打国际长途跟他交流想法,视他为良师、益友、知己。陈教授说,不跟他接触的人觉得他很难接近,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觉得他特别好相处,乐于与他相处。
胡凯军照片:中国
胡凯军主要成就
胡凯军教授作学术报告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天文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渠道开始畅通,双边和多边交往逐步建立。胡